MLB自由市場開啟:超過56轟的超級打者Kyle Schwarber獎落誰家?

MLB自由市場開啟:超過56轟的超級打者Kyle Schwarber獎落誰家?

超過56轟的超級打者Kyle Schwarber獎落誰家?冬天來臨,意味著棒球場外的另一場戰爭正式開打。2025-26年MLB自由球員市場悄然啟動,談判桌上的熱度遠勝球場上的寒風。各隊經理、經紀人與球員代表早已暗潮洶湧,市場的焦點不再是誰奪冠,而是誰能在這個冬天買下下一個王朝的基石。

今年的資格報價(Qualifying Offer)金額為一年2202萬5千美元。球團必須在美東時間週四下午5點前決定是否對即將成為自由球員的球員提出報價。收到資格報價的球員若選擇離隊,球隊可獲得補償選秀權;但從歷史上看,絕大多數明星球員都拒絕這種短期合約,選擇在市場上尋求長約與更高總值。隨著11月18日資格報價回覆期限的到來,自由市場正式開閘,而今年的主角,是一群能改變球隊命運的強打者。

1. Kyle Tucker

在這個講求速度、力量與媒體聲量的年代,Kyle Tucker幾乎像是一個時代錯位的球員。他話不多、作風沉靜、沒有浮誇的慶祝動作,也不擅長社交媒體,但他的球棒卻比任何言語都更有說服力。自2020年成為固定先發以來,他幾乎每個球季都穩定輸出八成以上的OPS,與Freeman、Judge、Harper、Ramírez、Soto等巨星並列。這樣的穩定性,本身就值一份三億五千萬美元級的長約。

不過,Tucker的2025賽季並非一帆風順。那是他在職業生涯中第一次脫離休士頓太空人,前往芝加哥小熊,一筆被媒體形容為「改變聯盟生態」的重磅交易。開季時,他火力全開,入選明星賽並被推為國聯MVP熱門。但在六月底之後,他的長打突然消失,OPS從0.933一路滑落。後來才揭露,他整整兩個月都帶著手部細微骨裂硬撐。

當他總算痊癒,命運又開了一個玩笑,小腿拉傷讓他缺席將近一個半月。對於一位以爆發力著稱的外野手而言,這不只是身體的傷,更像對節奏的摧毀。這已是他連續第二年因傷困擾。對即將踏入自由市場的球員來說,這樣的紀錄並不理想。一些球隊管理層開始質疑他的「保養哲學」,Tucker在賽前訓練中奉行「少即是多」,減少揮棒與衝刺次數以保留體能。這種方式的確延長了他的巔峰,但若身體開始老化,這種策略是否還有效?防守指標也顯示,他的移動速度與守備範圍在過去兩年明顯下降。儘管如此,Tucker仍是稀有的完整打者:能擊、能選、有節奏感。他在打擊區的冷靜幾乎像機械人,卻又帶著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韻律。

市場對他的評價極高,但競逐並不會如Juan Soto那般火爆。Tucker的性格太平靜,他不屬於那種引發全城狂熱的明星,他只是默默讓球隊變得更強。對任何一支渴望穩定長打與更衣室平衡的球隊來說,他是最值得投入資本的選擇。這樣的球員不多。當他步入自由市場時,所有人都清楚一件事:他不需要張揚,因為真正的價值,早已刻在數據與勝場之中。

2. Alex Bregman

Alex Bregman的故事更像是一場重生。離開休士頓後,他在波士頓重新找回了自我,不是那個奪冠時的耀眼巨星,而是一個更成熟、更懂得取捨的球員。去年冬天,他與紅襪簽下三年1億2千萬美元的合約,條款中附有逐年跳脫的自由權。對Bregman而言,這份合約既是保障,也是挑戰。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年輕的MVP候選人,但他仍有足夠的野心,去證明自己不只是冠軍球隊的遺產。

他在2025年賽季表現穩健,打擊率.273、18轟、OPS 0.821,看似普通,卻在穩定性上勝過多數同位置球員。儘管因股四頭肌傷勢缺陣兩個月,引發外界對他下半身力量的質疑,但他回歸後依然能靠精準的選球與節奏掌控主宰打席。

Bregman或許已失去過去的爆發力,但他仍是全聯盟最聰明的打者之一。他幾乎從不亂揮棒,能在兩好球之後依然打出高品質擊球。他的手眼協調、選球判斷與心理韌性,使他成為任何季後賽球隊都夢寐以求的三壘手。波士頓方面自然希望他留下。他在紅襪休息室裡的存在感極強,被年輕球員視為導師,他會在比賽後陪新人練習揮棒,也會在策略會議上主動分享經驗。這樣的影響力,並不容易用數據量化。

但市場不會因此靜止。老虎隊去年在爭奪戰中惜敗,如今渴望補上中線火力;費城人若願意交易Alec Bohm,也可能為他清出位置。甚至有內部人士認為,Bregman與紅襪的關係雖融洽,但雙方或許都在思考「是否該重新定義未來」。

棒球的現實在於,沒有什麼是永恆的。當Devers被推向指定打擊位置、球隊需要重新分配薪資時,一切皆有可能。Bregman的下一站仍未明朗,但有一點可以確定:他並非市場上最耀眼的名字,卻可能是最讓球隊放心的存在。他經歷過巔峰,也穿越過低谷,如今更懂得如何讓「穩定」成為價值。對他而言,這場自由市場的再出發,不是逃離,而是一種重生。

3. Kyle Schwarber

每一個世代,都會出現一種不講道理的長打者。Kyle Schwarber就是這樣的人。他從不追求漂亮的揮棒弧線,也不在乎三振次數。只要球稍有偏差進入他的攻擊區,他就能用簡單粗暴的一擊,將它送上看台。

2025年,Schwarber再度證明了什麼叫做純粹的力量。56支全壘打、132分打點、0.928的OPS,這樣的數據在現代棒球幾乎是怪物級別的存在。他不是全能球員,防守笨重、速度不快、守外野經常讓投手心驚膽跳,但他在打擊區的爆發力足以抵消一切缺陷。

對費城人來說,Schwarber不只是重砲手,更是球隊靈魂。他在更衣室中的氣場、對年輕球員的影響力,甚至比他擊出的全壘打更重要。許多隊友形容他是「能改變氣氛的人」,當球隊低迷時,他會用一句話、一個眼神,重新點燃團隊的火。

然而,儘管雙方情感深厚,費城與Schwarber之間的續約談判仍陷入僵局。費城球團一向傾向提前綁下核心,但這次卻遲遲沒有行動。外界認為,這並非不滿,而是戰略考量,他們清楚Schwarber的價值,也知道他的身體狀況不再年輕,想觀望市場價格再出手。

市場上最被提及的潛在買家,是芝加哥小熊。那裡是他的起點,2016年世界大賽的英雄。若Kyle Tucker離開,小熊若能迎回這位「舊愛」,不僅能穩住球迷信任,也能補上打線的精神支柱。對球迷而言,那會是一種浪漫;對球隊而言,則是理性且務實的操作。Schwarber知道自己並非完美,但他也清楚:在一個講求數據與精密調校的時代,他仍能靠純粹的力量打出屬於自己的傳奇。他不講求風格,他只打出結果。

4. Bo Bichette

Bo Bichette的揮棒有一種藝術感。他不似典型強打者那樣追求爆發力,而是靠流暢的節奏、精準的手腕與對球路的本能反應去擊球。2025年,他再次讓人想起那個詞,「天生的打者」。經歷了2024年的低潮後,Bichette在2025年回歸巔峰,打出.311的高打擊率、18轟、OPS 0.840,重回聯盟最穩定打者之一的行列。即使九月因膝傷缺陣,他仍在世界大賽強勢回歸,以.348的打擊率率領藍鳥闖入最終戰。那一記在第七戰面對大谷翔平的全壘打,更讓人重新認識了他的韌性。

但若打擊是他的天堂,防守便是他的地獄。根據數據,Bichette在游擊防守上的表現幾乎是聯盟墊底。錯位、傳球偏差、範圍不足,幾乎成為他生涯難以掩飾的瑕疵。許多分析師認為他應該轉守二壘或三壘,才能最大化價值。但Bichette本人拒絕。他堅持留在游擊的位置,理由只有一句:「那是我學會打球的地方。」

這句話像極了他的性格,執著、感性、帶著一點倔強。正是這樣的特質,讓他在受傷時仍堅持回到賽場,也讓他成為球隊的精神象徵。

從商業角度來看,他28歲的年齡與穩定的打擊成績,是自由市場上最具吸引力的組合。未來五年仍在黃金期,這意味著任何願意投注長約的球隊都有機會在他身上賭一場青春。在棒球這項充滿數據的運動中,Bichette是一種反例,他的防守會讓分析師頭痛,但他的打擊卻讓所有數據科學家都閉嘴。他不完美,卻充滿生命力。而這種「不完美的完美」,正是他最迷人的地方。

5. Pete Alonso

Pete Alonso的故事,是一場關於忠誠與懷疑的拉鋸。他是大都會的代表人物,球迷口中的「北極熊」,一個用單純力量定義比賽的男人。然而,近幾年他與球隊高層的關係卻不斷緊繃,從合約談判破裂、到老闆Cohen公開批評他的表現,雙方之間的信任幾乎被磨光。

去年他以兩年短約回歸,附帶今年的跳脫條款。結果,他用行動證明自己仍是不可忽視的力量:打擊率.272、38發全壘打、OPS 0.871。數據回升、擊球出速回暖、仰角更理想,Alonso再度成為球隊的火力引擎。

然而,市場對他的評價依舊複雜。他的防守被批為「災難級」,跑壘能力平庸,甚至有球探認為他在合約後期會變成只能打DH的選手。但那些質疑忽略了一點,Alonso從不逃避壓力,也從未停止進步。他的訓練紀律、比賽投入度與對球隊的忠誠,在紐約媒體的放大鏡下依舊堅定。他可能不華麗,卻可靠。他可能不多話,卻每一球都全力揮擊。

自由市場上,Alonso不會是最昂貴的那位,也不會是最性感的話題,但他是那種「放進打線就能多贏幾場」的球員。對需要穩定長打與票房號召力的球隊來說,他的價值遠超過防守瑕疵。預測上,他極可能與大都會續約,一份價格不低、卻雙方都略帶苦澀的合約。因為他屬於這座城市,也被這座城市的高壓與熱愛共同塑造。Pete Alonso不只是個打者,他是紐約式的象徵,喧囂、堅韌、略帶傷痕,卻總能在聚光燈下重新站起。

延伸閱讀:道奇能否加入「三連霸俱樂部」?淺談王朝球隊:洋基、湖人

延伸閱讀:串關投注拚高賠率的祕密解析!

延伸閱讀:C羅接班人菲利克斯:葡萄牙新世代進攻藝術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