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ch Manning的崛起!德州大學迎來新領袖「曼寧時刻」

Arch Manning的崛起!德州大學迎來新領袖「曼寧時刻」

在德州,他只是「其中一個人」?

在德州大學的美式足球訓練館裡,有一名球員的舉止看似和其他人並無二致。

他會開玩笑、會惡作劇、會與隊友擊拳慶賀;在練習場上,他全神貫注,進球後更會與眾人一同狂歡,甚至偶爾跳起舞來。這一切,完全就是一個21歲大學生會做的事。

他愛吃Tex-Mex料理,常在Travis湖上玩滑水衝浪,一週裡至少三次在Chipotle解決餐食,有時還會去打高爾夫。

這就是 Arch Manning。沒錯,就是那個「曼寧」家族的後代。

「我不覺得他會穿著背後印有自己名字的連帽衫到處走,讓人認出他是誰。」德州大學總教練 Steve Sarkisian 說道,「他更喜歡保持低調、不張揚。」

曼寧式的迴避聚光燈

從少棒時期到初中階段,Arch 幾乎一直在迴避媒體的追逐。這不僅是他個人的選擇,更是曼寧家族一貫的作風。

他禮貌卻堅決地拒絕鏡頭,避免使用社群媒體,也盡量迴避一切過度的關注。畢竟,他是 Archie Manning 的孫子——這位南方最具紳士風範的四分衛,被視為「美式足球第一家族」的家長。

「No, sir. Yes, sir. Please. And thank you.」這是曼寧家的規矩,也是他們的教養。對Arch來說,這份謙遜意味著:能不在聚光燈下,就不在聚光燈下。

舉例來說,當各大學早早遞出獎學金邀約時,Arch 與家人一律回覆:「沒有offer可給,因為沒有offer可收。」直到他高二後期,才真正開始回應各方關注。

高一時,HBO甚至曾計畫拍攝他的紀錄片,但遭曼寧家族拒絕。他與家人直到高二才少量接受採訪。而即便到今日,他在X(前Twitter)上僅發過五則貼文,且沒有追蹤任何人。

初登場:天命般的開端

事實上,Arch的四分衛生涯開始於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安排。2019年5月,他的高中教練 Nelson Stewart 在春訓比賽偷偷將這名八年級生送上場,希望沒人注意。

結果,他第一檔進攻就傳出一記精準的25碼達陣傳球。影片一經曝光,立刻在ESPN社群平台獲得逾200萬次觀看。

「那真的太瘋狂了。」Stewart當時感嘆道,「這就是一種預兆。」

五年過去,Arch如今終於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大學四分衛生涯開端。本週末,他將率領德州大學長角牛,客場挑戰衛冕冠軍 俄亥俄州立大學(Buckeyes)。這場全美矚目的前五強對決,將於全國轉播。

想要迴避聚光燈?祝你好運。

德州大學迎來新領袖「曼寧時刻」
德州大學迎來新領袖「曼寧時刻」

「我常跟他說:『直到你被噓聲包圍,你才算是真正的四分衛。』」Sarkisian笑言,「當十萬人同時噓你時,那才代表你真的登場了。」

俄亥俄體育場 的容量正好是102,780人,全美第三大。幾乎剛好夠用。

這場比賽,故事線滿溢:兩支大學橄欖球界最具商業價值的品牌,再度正面交鋒。這也是去年棉花碗準決賽的重演——當時德州因臨門一腳的失誤遭淘汰。

福斯體育台的王牌節目「Big Noon Kickoff」將於現場開播,由前Buckeyes教練 Urban Meyer 主持。比賽門票早已售罄,場邊中段票在二級市場上甚至超過1000美元。

幾乎讓人忘了,這個曼寧小子生涯才剛打過兩場先發。

傳奇的起點

在新奧爾良一個高檔社區的鐵門內,坐落著一所小型私校—— Isidore Newman School。這裡正是Arch開始嶄露頭角的地方。

2019年,他僅15歲,就傳出超越整個新奧爾良地區所有四分衛的達陣數字。數據之驚人,甚至在比賽前,就有成年男子向他索取簽名。某場比賽,甚至有兩人假扮報社攝影師,只為混進場邊與Arch合影,最終被警衛驅逐。

在某種意義上,他始終都處於聚光燈下。因為這所學校早已退役了他父親與兩位叔叔的球衣,體育館甚至以「Manning」之名命名。

對手教練更對他的天賦驚嘆不已:靈敏的意識、乾淨俐落的出手、以及超齡的移動能力。某位對手教練甚至對Archie Manning說:「這小子會比你的任何一個兒子更強。」

因此,期待、炒作、話題——從來沒有缺席。

這股熱潮,隨著他在德州大學兩年替補生涯的積累,反而愈發高漲。如今,他雖只傳出過95次傳球,卻已被賭盤視為 海斯曼獎熱門人選,領先於像LSU的 Garrett Nussmeier、克萊姆森的 Cade Klubnik、南卡羅來納的 LaNorris Sellers 等更有經驗的四分衛。

一切,正匯聚成這個週末的高光時刻。

他準備好了嗎?

「我不知道該不該說這個。」德州防守後衛、Arch最要好的隊友 Michael Taaffe 偷偷分享,「他跟我說:『我迫不及待想傳出一次被抄截,這樣大家才會從把我捧成世界最佳,瞬間罵我是世界最爛。』」

這就是Arch,他始終是個愛開玩笑的人。

雖然他在X上三年才發五則推文,但他其實會關注外界對他的評價,無論是讚美還是批評。他總在尋找把這些話語轉化為動力的方法。

「空談無用。」Arch在今夏受訪時說,「我必須用表現證明一切。」

對他而言,這一週就像職業生涯翻篇的時刻。高中光環早已遠去,兩年的替補角色也結束。父親 Cooper Manning 表示,德州教練團對他「嚴厲以待」,讓他經歷被吼叫、被逼失敗的洗禮。這種「磨練」,讓Arch第一次嘗到「二號人物」的苦澀,也讓他變得更加堅韌。

如今,他是老大,是領袖。正逢其時。

「你現在看到的是一個更加自信、經驗豐富、心理強韌的年輕人,他清楚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。」Cooper Manning說。

「德州這裡對年輕人很嚴格,他們會故意把你放到不可能成功的位置,逼你在同儕面前失敗。這就像軍事訓練營,不是人人喜歡,但對人成長絕對有幫助。」

宿命的對決:俄亥俄體育場的重逢

226天前,德州長角牛在大學橄欖球季後賽準決賽中,僅僅距離達陣區 一码之遙,就能追平 俄亥俄州立

然而,一場惡夢就在眼前上演。

比賽剩不到四分鐘,德州在1碼線迎來 first-and-goal。結果:先是一檔跑球毫無進展;二檔更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橫傳,直接倒退7碼;三檔傳球落空;來到第四檔,Ewers準備起手往端區傳時,被俄亥俄防守端鋒 Jack Sawyer 一記拍擊,球掉落後被自己撿起,隨即完成83碼回攻達陣,徹底終結比賽。

在奧斯汀,沒人會忘記這一幕。

「他們完成了我們想完成的事,他們走到最後並贏下比賽。」德州跑衛 Tre Wisner 說,「現在我們又有機會再次面對他們,這是一種恩典。」

新人當家,舊仇未解

然而,這支德州與俄亥俄,與去年交鋒時已大不相同。

兩隊合計流失 23名先發,其中26人被NFL選中。如今,雙方都換了新四分衛:德州由 Arch Manning 領軍;俄亥俄則啟用二年級生 Julian Sayin

Arch面對的是一條僅有一名先發回歸的進攻線,接球群也失去了去年的前三大武器。至於俄亥俄,他們則幾乎換了一整套防守陣容:前十大截擊手中有八人離開,防守協調員也由前底特律獅主帥 Matt Patricia 取代 Jim Knowles(轉往賓州州立)。

這意味著,兩隊的比賽勢必充斥著 失接球、錯失擒抱、防守崩潰與戰術混亂。對Arch而言,或許未必是壞事。

「我覺得一些逆境對他和我們都有好處,能看到他如何克服困境。」Sarkisian解釋。

對現實的清醒認知

今年夏天,他與隊友 Michael Taaffe 一同打高爾夫時,聽著對方興奮地列舉賽季目標——聯盟冠軍、全國冠軍、海斯曼獎。

Taaffe重複著,彷彿已經看到藍圖。Arch卻翻了個白眼,笑著回:「兄弟,我還沒真的打過球呢!」

其實,他早已經歷過挫敗。去年十月對上喬治亞,Sarkisian將受傷的Ewers換下,讓Arch頂替上場。然而,他很快就因一次傳球失誤掉球,被對手回收,喬治亞隨後踢進任意球,半場結束時已將比分拉至23比0,徹底帶走勝利。

兩年替補的磨練

讓一位全美頂尖的天才四分衛 連續兩年坐板凳,對任何教練而言都是一種考驗。Sarkisian在受訪時承認,那並不容易。

「最難的是在Quinn(Ewers)不斷與傷病搏鬥時,」他說,「我們必須思考:什麼對球隊最好?什麼對未來最好?」

最終,他始終堅持一個原則:

「我在第一天就告訴曼寧家族:『我只會在他準備好打出 偉大表現 時才讓他上場,而不是僅僅『能上場』就派他上場。』」

這種「延遲出場」的策略,雖然艱難,卻塑造了Arch更加堅強的心理素質。

生活與足球的平衡:來自叔叔Peyton的提醒

來到德州的最初幾天,Arch的手機收到總教練Sarkisian的視訊電話。他打開一看,螢幕裡的教練手裡拿著他的隊伍身分證——那張他遺失的證件。原來,Arch把它忘在英文課上,被人撿起後還真的刷卡進了訓練館,幸好最後交還。

Sarkisian開懷大笑,但不久後,Arch又一次遺失了證件。隊友開始取笑他,乾脆直呼他的全名 Archibald,當成笑柄。

這些細節顯示出:他真的就像一個普通大學生。

但「普通」之外,他也享有不一樣的資源。暑假,他前往卡波(Cabo)度假,在叔叔 Peyton Manning 的海邊別墅打高爾夫,將球擊入海中。Peyton也藉此機會提醒年輕人:如何在休假與訓練間找到平衡。

「我星期五和星期六照樣喝瑪格麗塔,」Peyton告訴他們,「但每天早上我都會泡冷熱交替浴。你可以兩者兼得——既玩也要練。」

球場內外,他就是「其中一個人」

Arch的生活充滿平衡。畢竟,他才21歲。

不打高爾夫時,他會在Travis湖上玩滑水衝浪;最常出現的餐廳是奧斯汀的Tex-Mex名店 Matt’s El Rancho,據說他太常去,以至於服務生早已認得他,只是Taaffe打趣說:「他可不能在那裡點上強烈的Knockout Martini。」

不過,餐廳招牌的起司醬(queso dip),他可是百吃不厭。

此外,他也與隊友一起打籃球,甚至與新左截鋒 Trevor Goosby 上演空中接力。只是這些動作偶爾會惹惱Sarkisian,因為他不希望自己的明星四分衛和左截鋒在球場上玩「灌籃大賽」。

「教練總是罵我,」Goosby笑著說,「我就回:『教練,這是我的天性啊!』」

曼寧式「普通」的荒謬

只是,這些「普通」有時也顯得荒謬。

每個七年級的小四分衛,都曾與 A.J. BrownDK Metcalf 傳過球,影片外流後立刻讓大學教練蜂擁而至、送上獎學金邀請嗎?

每個剛出生的嬰兒,都能接到大學教練的來電嗎?事實上,當Arch剛出生幾分鐘後,曾執教Peyton與Eli的 David Cutcliffe 就打電話給Cooper,表示要給新生兒「第一份大學offer」。

每個大一新生,還沒參加第一次練習,就能在校園裡被女生拉著合照嗎?

這些,顯然都不普通。

但對身邊的人來說,他的態度讓這一切看起來平易近人。

「外界很容易陷入『喔!我和Arch Manning同隊!』的興奮,」跑衛Wisner說,「但當你看到他怎麼訓練、怎麼生活,你會發現他其實很簡單。他就是一個正常人。」

領袖身份的確立

經過兩年的等待與壓抑,Arch Manning 現在終於不再是「未來」,而是「現在」。

德州的球迷、媒體,甚至整個大學橄欖球界,早已將他視為焦點。海斯曼獎的熱門呼聲、冠軍夢想的寄託,全都落在他肩上。但與此同時,德州教練團對他的塑造,讓他不僅僅是一個被過度包裝的天才,而是一個被磨練過的領袖。

「現在的他,不只是能打球,而是真正理解了什麼叫領導。」他的父親 Cooper Manning 說。
這番話,道出了這兩年等待的意義。

曼寧家族的陰影與光芒

說到曼寧這個姓氏,難以避免聯想到他的叔叔 Peyton ManningEli Manning。一個是兩屆超級盃冠軍、四屆MVP;另一個是紐約巨人隊傳奇,兩度擊敗Tom Brady的男人。

在這樣的光環下成長,對Arch而言既是特權,也是枷鎖。

他自小便生活在這樣的比較裡:
「他會不會比Eli更聰明?」
「會不會比Peyton更有臂力?」
「是不是能成為曼寧家族裡最強的四分衛?」

然而,從他刻意遠離媒體、避開社群,到拒絕過早接受大學offer,都能看出:Arch正努力讓自己走出不同於叔叔們的道路。他要證明,他不是誰的「複製版」,而是 Arch Manning

德州的時刻

如今,舞台已經搭好。首戰對上衛冕冠軍俄亥俄州立,十萬人的噓聲將在體育場迴盪。這是一個幾乎「命定」的場景:一個曼寧,背負著傳奇家族的姓氏,在全國矚目的比賽裡迎來屬於自己的第一次大考。

過去,這個名字在新奧爾良的高中球場閃耀;在全美的招募舞台掀起風暴;在德州的替補板凳上隱忍。如今,他終於要在一個能讓全世界見證的時刻,打開屬於自己的篇章。

這是期待,也是壓力。

曼寧時刻!傳奇的開端?

在曼寧家族的歷史中,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刻。Archie Manning 雖未曾奪冠,卻以南方紳士的姿態奠定家族基礎;Peyton Manning 以無人能及的戰術頭腦,重塑NFL四分衛的標準;Eli Manning 則以大心臟,締造了最戲劇性的超級盃冷門。

如今,這個舞台交到Arch手中。

他還年輕,只有兩場先發經驗;他還稚嫩,甚至還在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身份證。可同時,他肩上背負的是數十年的期待、一個姓氏的重量,以及一所大學的信念。

或許,這場在哥倫布的比賽,不會是他生涯的頂峰;甚至可能充滿失誤與痛苦。但無論勝敗,這都將是他的「第一章」。

因為,屬於 Arch Manning 的時刻,終於到來。